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以信息化赋能国企改革深化:构建“两非两资”精准处置新模式

来源:辰领资产经营管理系统 时间:2025-06-30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的基础上,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两非两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理作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关键抓手。面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精准识别、动态管控、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成为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命题。


一、信息化赋能两非两资处置的战略价值

当前,国有企业集团化运作、跨地域经营特征显著,传统人工排查、事后审计的处置模式已难以适应复杂业态下的监管需求。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为破解两非两资识别难、评估难、退出难三大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1. 构建全维度数据画像体系
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财务、业务、人力等多元数据源,建立覆盖集团全级次企业的动态数据库。通过设置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技术先进性等量化指标,自动生成主业关联度评分模型,实现非主业业务精准画像。例如,某央企利用数据中台对下属300余家子公司进行主业匹配度分析,三个月内完成传统人工排查需耗时两年的工作量,识别出非主业投资项目占比达18%

2. 打造穿透式监管平台
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三级监管架构:集团总部搭建监控指挥中心,二级单位建设数据采集终端,三级企业部署智能传感器,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实时上链。某能源集团通过该模式,将境外资产监管盲区缩短至24小时响应周期,有效遏制低效资产持续失血。

3. 创新智能化评估工具
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综合考量行业周期、技术迭代、政策风险等变量因素,生成动态预警指数。某建筑央企运用该模型对存量地产项目进行压力测试,提前6个月预警某商业地产项目租金收益率下滑趋势,为资产处置赢得战略主动权。

二、信息化驱动下的两非两资处置实施框架

数据治理-智能识别-分类处置-闭环管理为主线,构建四层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处置工作从经验驱动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一)基础层:打造标准化数据底座

· 主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编码规则,建立涵盖资产类别、权属关系、运营状态等300余项标准字段的主数据池,打破信息孤岛。

· 数据质量治理引擎:部署规则引擎自动校验数据完整性,通过NLP技术解析非结构化合同文本,将数据可用率提升至95%以上。

· 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国密算法对敏感数据加密传输,建立三级等保安全防护机制,确保数据应用合规性。

(二)应用层:构建智能化处置工具集

1.智能筛查系统

o 嵌入RPA流程机器人,7×24小时监测工商变更、诉讼纠纷等风险信号

o 搭建知识图谱关联分析平台,自动识别跨层级、跨地域的隐性关联交易

o 开发主业偏离度测算模型,设置红黄蓝三级预警阈值

2.价值评估平台

o 集成DCF现金流折现、实物期权法等12种评估模型

o 接入Wind、彭博等外部数据库,实时抓取行业对标数据

o 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生成10万次压力测试场景

3.处置方案库

o 收录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破产清算等8类标准处置路径

o 开发智能匹配算法,根据资产特征自动推荐最优处置方案

o 嵌入合规性审查模块,自动比对300余项监管政策条款

(三)决策层:建立可视化指挥中枢

· 搭建三维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资产分布、处置进度、效益变动的全息展示

· 开发决策支持沙盘,模拟不同处置方案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的影响

· 构建移动端驾驶舱,集团领导可实时调阅重点资产处置动态

(四)保障层:完善制度化管控机制

· 制定《信息化处置工作指引》,明确数据采集、模型应用、系统对接等18项标准流程

· 建立周监测、月调度、季通报的数字化督导机制

·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系统应用率、数据准确率纳入子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三、重点领域信息化处置的实践创新

针对不同类型两非两资,探索差异化、精准化的信息化处置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场景。

1. 非主业业务剥离

· 股权投资项目:运用投资管理系统建立投前-投中-投后全周期数字档案,自动触发退出预警。某央企通过该模式成功处置12家参股企业,回收资金47亿元。

· 贸易业务压减:部署贸易风险管控平台,实时监测毛利率低于3%的异常交易,某地方国企据此清理低效贸易子公司8家,减少资金占用23亿元。

2. 低效资产盘活

· 不动产处置:搭建资产数字化招拍挂平台,集成VR看房、电子竞价等功能,处置周期缩短60%。某央企通过该平台处置闲置房产,溢价率达15%

· 应收账款清收:开发智能催收系统,运用AI外呼机器人进行分级催收,某建筑企业清收效率提升3倍,3年以上陈欠收回率提高至42%

3. 无效资产退出

· 僵尸企业出清:建立司法处置进度跟踪系统,自动生成破产清算法律文书模板,某能源集团据此完成32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安置职工1.2万人。

· 特困企业治理:构建经营改善诊断模型,从市场、成本、管理三个维度生成整改方案,某制造企业通过该模型实现扭亏为盈。

四、构建长效化信息化管控体系

实现两非两资动态清零,需建立识别-处置-防范的全周期管理闭环,防止边清边增、前清后冒。

1. 强化源头管控

· 升级投资管理系统,嵌入主业负面清单,自动拦截非主业投资项目

· 建立参股投资后评价模型,对连续三年收益率低于5%的项目启动强制退出程序

2. 完善监测预警

· 开发资产健康指数AI诊断系统,每月生成资产质量分析报告

· 搭建经济增加值(EVA)测算平台,将考核导向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

3. 健全长效机制

· 制定《数字化处置工作规范》地方/行业标准,推动经验成果制度化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财务监管系统与国资在线监管系统的数据互通

· 培养数字化+业务复合型人才,组建专业化处置团队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以信息化赋能两非两资处置,既是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管理体系的战略选择。通过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处置平台,国有企业将实现资产运营效率的根本性提升,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实支撑。

申请成功!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