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推进国有资源资产资金高效管理的实施路径

来源:辰领资产经营系统 时间:2025-10-05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的国有组织,其固定资产是保障公益事业开展、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且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深入把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性,针对性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借助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模式革新,对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升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心特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区别于企业固定资产,其特性源于自身公益属性与国有属性,具体体现在公共性、非营利性及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三方面,这三大特性共同决定了其管理的方向与要求。

(一)公共性:服务社会公益的国有资产属性

公共性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本质属性,也是其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而设立的组织,其固定资产的配置与使用均以服务社会大众、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为目标,不存在排他性、利己性或私有性。从属性上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管理不仅要满足单位自身履职需求,更要体现国有资产服务公共利益的核心价值 —— 通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功能,为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益领域提供基础保障,解决公益事业发展中的物质支撑问题,例如学校的教学设备、医院的医疗仪器、文化馆的活动设施等,均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或服务于公益活动,确保公共资源能够公平、高效地惠及民众,彰显国有资产的公共价值。

(二)非营利性:区别于企业资产的核心特征

非营利性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原则,也是其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差异。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以实现资产增值、提升经营效益为目标,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始终秉持 公益优先理念,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价值实现体现在对公益事业的支撑作用上。这种非营利性决定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需优先满足社会公益发展需求,而非追求经济收益 —— 例如,事业单位采购科研设备是为了推动公益科研项目开展,而非通过设备租赁或经营获取利润;配置办公与服务设施是为了保障公益服务的顺利推进,而非用于商业运营。正是基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才能专注于履行社会职能,为民众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多元化公益服务,确保国有资产不偏离公益属性的定位。

(三)资金来源: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要保障

受非营利性特性影响,事业单位自身缺乏稳定的经营收益来源,其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更新等资金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拨款、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等。这种资金来源模式具有双重优势:一方面,能够有效维持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属性 —— 无需通过外部经营获取资金,避免因追求收益而偏离公益职能,确保固定资产可无偿或低成本用于公益服务,例如公立学校的教学设备、公立医院的诊疗仪器等,均通过财政资金购置并服务于公众;另一方面,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持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归属明确,国家可通过统一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与高效利用,例如通过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控制固定资产采购规模,避免盲目采购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保障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地开展公益服务,进而为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关键问题

结合当前管理实践,尽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已形成一定框架,但受传统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不足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资产使用效率,也对国有资产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一)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与流程不清晰

部分事业单位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 重形式、轻落实的问题。一方面,责任体系不完善,包产到人的责任制度未真正落地,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责任未明确到具体个人,导致资产损坏、丢失后难以追溯责任,且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对因业务能力不足或工作疏忽造成资产损失的行为约束不足;另一方面,资产流转流程不规范,部门间借用固定资产时,未严格按照规章提交书面文件,或手续办理不完整,资产的时间节点、存放地点、设备信息等关键数据记录模糊,易出现 账卡不符情况,同时无主设备的通报与入库机制不健全,部分闲置资产长期游离于管理体系之外,导致资源浪费。

(二)财务与资产协同不足,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

传统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的数据存在 壁垒,财务核算与资产台账更新不同步,导致 账实脱节”—— 财务部门仅记录资产金额,难以掌握资产的实际使用状态、存放地点等信息;资产部门的台账未及时与财务数据核对,易出现盘盈、盘亏后账表调整不及时的问题。此外,缺乏基于现代技术的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实时识别资产闲置、过度维修、报废流程不规范等风险,管理决策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下且易出现疏漏。

(三)保管与清查效率低,资产处置不规范

在固定资产保管与清查环节,部分事业单位仍采用人工盘点方式,效率低且易出错 —— 每年不少于一次的清查工作需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及使用科室多方协同,但因缺乏数字化工具,资产明细账与实物核对耗时长、准确率低,部分单位甚至存在 走过场现象;对于盘盈、盘亏、毁损的资产,未及时详细记录原因,或未按规定权限报批,账表调整滞后,导致 账实不符问题长期存在。在资产处置环节,报废流程不规范,部分无使用价值的资产未按规定由使用科室申请、多部门审核,或未向财政部门提交完整资料,处置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同时,重点部门资产的抽查机制不健全,难以全面掌握重点资产的使用情况,无法确保 账卡物相符

三、基于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措施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作为整合数字化技术、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具,能够针对性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系统功能与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管理制度完善、财务体系优化、保管清查规范的目标。

(一)以系统为支撑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流程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通过 角色权限绑定 + 流程数字化,推动管理制度落地执行。一方面,构建 包产到人的责任体系:系统为每一项固定资产分配唯一标识(如二维码、RFID 标签),并绑定具体责任人(使用人、保管人),实时记录资产的使用状态、维护情况,若出现资产损坏、丢失,可通过系统追溯责任人,同时将奖惩措施与系统记录挂钩 —— 对规范管理的个人或部门在系统中标记表彰,对造成资产损失的个人,依据系统记录落实赔偿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规范资产流转流程:部门间借用资产时,需通过系统提交申请,上传书面文件扫描件,明确填写设备信息、借用时间、存放地点等要素,由部门负责人在线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更新资产流转记录,确保 流转可查、责任可溯;对于无主设备,使用科室发现后需通过系统提交 无主资产上报申请,系统自动推送至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科、总务科),由其完成集中入库并更新台账,同时系统可自动生成 资产领用交回记录,规范申请、审批、发放环节,避免重复采购,优化资源配置。此外,系统可整合 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模块,上传专业培训课程、管理规范文件,定期推送学习提醒,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保养维修水平,确保管理制度执行的专业性。

(二)依托系统构建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实现数据协同与风险预警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打破财务与资产的数据壁垒,构建 数据整合 + 智能预警 + 动态监督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实现数据实时协同:系统整合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的数据,将资产采购、入库、折旧、维修、处置等环节的信息纳入统一数据库,财务部门可实时调取资产台账与财务账目比对,自动生成 账实核对报表,解决 账实脱节问题;同时,系统支持与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对接,根据资产使用效率与需求自动生成采购预算建议,避免盲目采购。其次,构建智能风险预警机制:借助系统的大数据分析与 AI 功能,设置资产闲置预警(如连续 3 个月未使用的资产自动标记为 闲置并推送提醒)、维修预警(根据资产使用年限与维护记录,提前推送维修建议)、报废预警(达到使用年限或无维修价值的资产自动提示处置),将风险指数降至最低;同时,系统可实时监测单位资产使用的阶段情况,分析财产损失的潜在渠道(如过度维修、闲置浪费),生成 风险分析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最后,完善动态监督体系:系统设置 监督模块,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各部门资产使用数据、流程执行情况,对违规操作(如未按流程借用资产、报废未审批)自动标记并推送至监管部门,实现 自上而下的全流程监督,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推进。

(三)借助系统强化固定资产保管与清查管理,规范资产处置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通过 数字化盘点 + 线上化处置,提升保管与清查效率,确保资产处置合规。一是实现定期盘点数字化: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及使用科室可通过系统扫码(资产唯一标识)完成实物核对,系统自动将实物信息与资产明细账比对,生成 盘盈盘亏报表,详细记录差异资产的名称、数量、原因,使用科室在线签字确认;对于盘盈、盘亏、毁损的资产,系统可自动推送至分管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一键调整账表,确保 账卡、账实、账账相符。二是推动资产处置线上化:对于无使用和维修价值的资产,使用科室通过系统提交报废申请,上传资产状况证明,设备科、总务科在线审核后,系统自动将申请及相关资料推送至财务科,由财务科通过系统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局资产管理部门提交申报资料;财政部门审批通过后,系统生成 资产处置通知单,财务科依据通知单办理核销手续,同时系统记录处置收入金额、上缴财政的凭证编号,确保处置收入全额上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三是优化重点抽查机制:系统支持按 部门”“资产类型”“使用频率等条件筛选重点资产(如高价值设备、关键服务设施),自动生成 重点抽查清单,资产管理部门可依据清单在线查看重点部门的会计核算资料、资产使用记录,确保重点资产 账卡物相符,提升管理精准度。

演示申请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为您服务。

电话咨询
023-68081990 17783032939

申请成功!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