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资产巡查工作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的巡查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资产使用中的问题,防范经营风险,保障企业合规运营。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资产巡查的核心内容,从资产状态、合规经营及安全运营三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资产状态巡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重点在于核实资产的物理状况及使用情况,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坏。
国有资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巡查时需重点检查:
是否存在未经批准的占用行为,如私人占用、外部单位擅自使用等;
资产是否遭受人为或自然损坏,如设备故障、建筑破损等;
资产维护是否到位,如定期保养记录是否完整,维修是否及时。
若发现资产被违规占用或损坏,需立即要求责任单位整改,并追究相关管理责任。
国有企业的不动产(如办公楼、厂房、仓库等)需定期检查其结构安全,重点关注:
地基沉降问题:检查建筑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地面、墙体是否出现裂缝;
承重结构完整性:梁、柱、楼板等关键构件是否开裂、变形或腐蚀;
屋面及外墙状况:是否存在渗漏、脱落等风险。
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应立即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并采取加固或停用措施,确保人员及资产安全。
合规经营是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的前提,巡查工作需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
营业执照:核实企业经营范围是否与登记一致,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
行业专项许可:如涉及食品经营、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行业,需检查是否具备相应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高危行业企业必须持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若发现证照缺失或过期,应立即督促企业补办,避免因无证经营受到行政处罚。
经营范围合规:企业实际业务是否与营业执照及合同约定一致,是否存在违规拓展业务的情况;
租赁管理合规:
是否存在违规转租、分租行为;
承租方是否按时缴纳租金,是否存在长期欠租问题;
“多合一”场所排查:检查经营场所是否违规存在生产、仓储、住宿混合使用的情况,此类问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需严格禁止。
核查企业是否按合同约定使用资产,如改变用途需履行审批手续;
检查租赁合同是否备案,租金收缴是否及时,防止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安全生产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需通过常态化巡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公众责任险:经营场所是否投保,以规避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赔偿风险;
财产保险:重要资产(如厂房、设备)是否投保,确保灾害发生时能获得合理补偿。
违规装修排查:
是否存在擅自拆除承重墙、违规搭建隔层等行为;
是否违规封堵窗户,影响消防逃生;
施工审批手续:装修工程是否按规定报建,施工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疏散通道检查:
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是否被货物占用;
疏散门是否保持常开状态,严禁上锁或堵塞;
消防设施检查:
灭火器、消火栓、报警系统是否完好有效;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电气安全排查:
配电箱接线是否规范,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现象;
大功率设备是否超负荷运行,是否存在线路老化问题。
是否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员;
是否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及安全培训;
是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并落实整改闭环管理。
为确保巡查工作高效、规范,国有企业应建立以下机制:
1. 制定巡查计划:明确巡查周期、范围及重点,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2. 组建专业巡查队伍:由资产管理、法务、安全等部门联合参与,必要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
3. 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资产管理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等技术提升效率;
4. 建立问题整改机制: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跟踪督办;
5. 完善考核问责制度:将巡查结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对失职行为严肃追责。
申请成功!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