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清盘活策略与实践

来源:辰领资产经营管理系统 时间:2025-02-14

一、引言

国有资产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盘清盘活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存量资产与新增投入的良性循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背景与意义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日益繁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部分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低下、闲置资产较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因此,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盘清盘活工作,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实际行动,更是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基本原则


1. 依法依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确保国有资产盘清盘活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

2. 效益优先原则: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核心,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等方式,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3. 公开透明原则: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盘清盘活工作的公正性、透明度。

4. 分类施策原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国有资产,采取有针对性的盘活措施,实现精准管理。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摸清家底:通过盘清工作,全面、准确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

2. 提升使用效率:通过盘活工作,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入的良性循环。

3. 强化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

4. 推动改革发展:以国有资产盘清盘活为契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资产盘活管理信息系统

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通过系统建设,实现资产信息的实时更新、动态监控和智能分析,为资产盘清盘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物联网技术融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传感器、RFID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资产状态信息,提高资产管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二)开展资产清查与评估

组织专业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在清查基础上,对资产进行评估,明确资产价值、使用效益和盘活潜力。通过清查与评估,为制定盘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采取多样化盘活方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采取处置、出租、调剂、划转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对于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可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或出租,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对于能够调剂使用的资产,应加强内部调剂,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可通过划转等方式进行整合,提升整体效益。

资产处置:对于无法继续使用或价值较低的资产,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如拍卖、报废等。处置过程中,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确保处置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资产出租:对于具有一定商业价值但暂未充分利用的资产,可依法依规进行出租。出租过程中,应明确租赁期限、租金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确保出租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加强对出租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资产调剂:对于能够调剂使用的资产,应加强内部调剂力度,实现资产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优化配置。调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益和实际需求,确保调剂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资产划转: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可通过划转等方式进行整合。划转过程中,应明确划转范围、划转方式、划转后的管理责任等事项,确保划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加强对划转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划转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

(四)加强资产配置管理

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应加强资产配置管理,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新增资产配置应与资产存量相挂钩,充分考虑现有资产的功能和利用率。能够通过挖潜现有资产功能满足业务工作要求的,应减少配置;原有存量资产到期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应继续使用。同时,应加强资产配置可行性论证,确保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五)建立资产出租、处置台账管理机制

为加强对出租、处置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应建立资产出租、处置台账管理机制。对难以调剂利用但具有一定商业价值、市场预期较好的闲置资产,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后,进行对外出租或处置。出租、处置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资产名称、数量、价值、出租或处置方式、时间、收入等信息,确保出租、处置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应定期对出租、处置资产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

)加强日常档案管理

为确保国有资产权属清晰、产权纠纷少,应加强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对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处置等全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整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为产权登记留下历史凭证,避免因权属不清和产权纠纷导致产证办理问题,为资产盘活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过建设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在线监管和动态管理。将企业经营性资产纳入平台实行动态监管,实现资产台账、资产状态、运营规划、租约签署、租约履行、风险管控、在线收款、税控开票、财务入账等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通过系统建设,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资产盘活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应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开展低效闲置资产排查与数据实时监控

为加快盘活利用低效闲置资产,应定期开展低效闲置资产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摸清低效闲置资产的数量、类型、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动态更新。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低效闲置资产问题,为资产盘活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应加强对低效闲置资产的跟踪和管理,确保盘活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清盘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资产清查与评估、采取多样化盘活方式、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建立资产出租处置台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档案管理、建设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开展低效闲置资产排查与数据实时监控等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手段,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申请成功!

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